为中国成长型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奋斗
企业文化怎么“化”?
来源: | 作者:时代兴邦 | 发布时间: 1004天前 | 625 次浏览 | 分享到:

      你们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你们做文化的传统活动都有哪些?

一、话题背景

      没有企业文化的,应当去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建立的自己企业文化的,就要考虑怎么从文到“化”。我经历过两家科技型企业,老板都是技术出身的。第一家公司,老板对大家说,我们这个技术是替代进口的,我们大家争口气,用三年的时间实现替代进口的目标,到时候咱们公司必然会上市,我承诺我的股份绝对超过不了10%,剩余的我会公平的分配给大家,你们现在什么都不要想,全力以赴把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做到世界第一。

      第二家公司老板对大家说,这个技术我已经研究了10年,是我一生的心血,现在窗口期到来了,你们跟我好好干,到时候我们必然上市,我作为老大,我一定把大部分的股份分配给你们,帮你们实现财富梦想。结果几年后,两家公司都上市了,按照发行价股票都增长了5倍。第一家,老板兑现了当时的承诺,只占了公司10%的股份,公司到目前为止,依然只是这些创业团队为骨干,在跟老板继续奋斗,而且公司的市值已经翻了30倍。第二家,老板没有遵守承诺,自己占了60%的股份,他认为自己的贡献最大,其他分给的创业团队,创业团队虽然不满,但是毕竟手中的股票价值几百万,所以立马套现,各自散伙,公司目前半死不活,老板累的一身病。

请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两家公司起点一样,但终点不一样呢?

第一,   一个是为我们共同的事业而干,一个是为了成就老板个人事业而干。

第二,   一个为信仰而干,一个是为金钱而干。

      什么叫“化”呢?就是把我们提倡的价值观转化成团队的共识,升华为成团队的共同信仰,并以实际的行动转化成我们要的结果,也就是我们说的“知行合一”,这才叫真正的“化”。

      这个“化”是有难度的,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是老板的目标有多远大,愿力有多强烈,胸怀有多宽广,也就是我们说的格局和能量。第二,老板是否能做到知行合一,就是自己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办到。第三,老板的目标是否能成为团队的信仰,并转化为执行的结果,这取决于是否有一套有效的机制和落地的方法。

二、怎么 “化”?

   老板的“内化”,对中高层团队的“点化”,中高层对员工的“教化”,老员工对新员工的“同化”,团队全员对客户的“感化”。

1、 老板的“内化”是怎么做的?通过自我反省形成的。

(1)     必须自己信以为真。内心坚定而安宁。相信“相信”的力量。稻盛和夫相信“相信”的力量,那就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京瓷的新产品发明就是每天痴迷于此的结果。

(2)     必须自己言行一致。我自己说到就要做到,起到表率的作用。

(3)     必须自己有强烈的愿望。不形成团队的统一文化价值观,绝不罢休。

 

2、 对中高层的“点化”是怎么做的?是通过战略的研讨和管理理念的共识达成一致的。

(1)     对老板提出的战略发展方向,目标,方式,背后就是核心价值观在起作用。公司如何管理,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达成一致的过程就是文化形成的过程。

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总是冲突的,全局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时候也是冲突的,当冲突到来的时候,如何给员工讲明白,就是老板点化的过程。

比如:

公司裁人不是老板对员工不好,而是要缩短战线,集中优势资源,占领行业高地,为了全局的胜利,有时候必须要牺牲局部利益,也就是断臂求生。

老板要实现转型升级,不是要剥夺传统行业分管领导的权利,而是让公司起死回生,走向新的未来。

老板要实现绩效考核,不是给我们的干部出难题,而是要用数据客观评价,实现公开公正的管理原则,通过数据评价业绩才能知道在哪里提升。

老板要实现全面数字化管理,要明确这个不是钱的问题,是是否想超越自我的问题,帮助员工突破舒适区,进入新的能力结构,才是对员工最大的爱心,哪怕采取一些强迫的手段。

(2)     必须有一套管理机制,通过管理活动和典型的案例点化我们的中高层团队。

比如:

公司要对外扩张,就必须要给中高层干部授权,而授权并不是放权,权力必须在公司管控范围内行使,才能发挥权力的作用。在快速决策的同时,不出现经营和管理的风险。

公司要求中高层团队必须做月计划,不是让大家做那些无用的“作业”,而是让大家所有的分目标与公司的战略目标相一致,背后是承诺精神的体现。

公司要求全员实行流程化管理,不是要捆住大家的手脚,而是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和消除相互扯皮的内耗,同时要公开的讲清楚,只有流程才能复制团队,才能不依赖于任何能人,不依赖于任何能人的公司才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三、对团队的 “教化”是怎么形成的?是通过过程检查“就事论理”形成的。

中高层干部应当回到部门当中,自己率先垂范,执行公司的文化核心价值观,同时

对下属进行公司文化的宣讲。重点是在工作当中发现任何下属的问题,先在文化价

值观上进行讨论是与非,然后再做方法的研究和结果的承诺。

比如:

对于工作没有积极性的员工要找他谈,问他来干什么的。钱就别来公司,如果想挣钱就必须把结果做好,而钱是客户给的,所以必须要客户满意才能挣到钱,包括内部客户。

对于巴结领导而没有能力的员工,要警告他,在公司是靠能力吃饭的,没有能力,走到哪儿都没有立足之地,巴结领导领导不会给你任何能力的成长,只会丧失你的独立人格。

对于脾气很大能力有很大的员工,也要善意地警告他,脾气不代表个性,坏脾气只会影响团队的士气,而没有团队的同心协力,什么事情也办不成,你自己爽了,但是结果并不好,我们要的是结果,不是脾气。

四、老员工“同化”新员工,全体员工“感化”客户

从创始人到创始团队到老员工,通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形成了文化的传统,共同的价值观和团队氛围,新来的员工,就会有两种选择,要么融入我们的文化,要么被我们的文化所排斥掉。

具有文化传统的团队,就会让客户深刻的感知到,比如他们的执行力,他们的职业化,这是一种强大的软实力,是所有外在竞争力达不到的,并且能够持续的“真能力”。客户会为产品的品质,服务的态度和合理的价格买单,但长期的客户一定会为我们的团队的精神买单。

四、“化”需要形式。文化的“化”需要有一些“仪式感”,最后制度化。

     一个新员工入职了,你们有意思吗?一个员工转正一周年了,你们给他过生日了吗?一个员工从菜鸟成了销售冠军了,你们给他举行成年礼了吗?疫情结束了,复工复产,你们搞动员仪式了吗?你们的新产品上线了,召开誓师大会了吗?你们一个部门成立了,给他办牌了吗?中秋节给员工有月饼盒的时候,里边放了一封致员工家属的信了吗?

             (1)有形式总比没有形式好,好的形式能让员工牢记于心,并形成传统。

             (2)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为了形式而做形式,不能形式主义。

             (3)要根据行业的特点,员工的年龄结构,设计适合的形式,受欢迎才是好的。

      最后,嘱咐大家两点。第一,文化的“化”,是需要时间的,只有时间才能够沉淀,只有沉淀才能够传承,只有传承才能形成团队的统一价值观,统一的价值观才能产生一致的行动,而一致的行动必然产生我们希望的经营结果和人生的成就感。第二,所有的文化都要讲公理,就是所有公司都认可而遵循的公认的道理,这个道理叫做价值圈:赚钱---客户给钱---让客户满意---做好结果---赚钱。一切围绕客户价值讲,企业文化就有了主轴。

               一切管理问题都是文化问题,一切文化问题都需要通过管理手段去解决,没有空对空的文化,管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魂,管理实体。只有通过管理活动,管理实践,管理手段,才能将文化实实在在的融入到员工的内心当中去,才能化成行动,变成结果。


最 近 新 闻 资 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