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成长型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奋斗
怎样看待和应用 “阿米巴”?
来源: | 作者:时代兴邦 | 发布时间: 1009天前 | 538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话题背景

      “阿米巴”是日本稻盛和夫先生创造和发明的管理哲学与管理模式,包括方法和工具,不仅在他创办的两家企业当中实践应用取得成功,而且深深影响了中外许多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在中国也引起了一股 “阿米巴”热。在中国企业的实际应用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应用非常成功并取得显著效果的。另一种开始还可以,但最后不了了之,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 “阿米巴”的理论和模式有问题,还是企业的发展阶段不适应,还是企业在具体导入过程当中出现了偏差?

      我从事企业咨询20多年,不敢说对稻盛先生的哲学和管理方式有深入的了解,但因为工作需要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在多年前还被“盛和塾”任命为授权讲师传播稻盛哲学和管理方式,说来惭愧,我只是停留在稻盛思想的有限传播上,没有做更多的 “阿米巴”模式的推广。一是我认为多数的中国的中小企业管理还相当的薄弱,应用 “阿米巴”模式基础不够。二是我认为自信的修行还没有达到先生要求的高度,不敢“误人子弟”。

      所以这些年来一直在做中小企业的运营管理基础的奠定,导入和团队训练,但在我的很多学员企业当中,应用了 “阿米巴”模式,我在与他们的交往当中也就有了一些切身的感受,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我认为把所有赞美的语言送给 “阿米巴”的哲学思想和管理体系是不过分的,可以说从理论到实践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我们企业在学习导入和固化、优化过程当中出现了理解不深,阶段不对,基础不够,方法欠妥等方面的问题,作为一名咨询师,我一直想找个机会跟大家做一番交流,希望对大家正确看待和有效使用 “阿米巴”会有积极的作用。

二、 “阿米巴”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我相信,今天来到我直播间的许多朋友不仅仅是稻盛先生的崇拜者,而且是稻盛哲学和方法论的践行者,大家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当中都有非常深刻而独到的体会,作为大家其中的一员,我无需向大家系统介绍先生的思想和方法,也唯恐介绍不全或者介绍的跑偏,但是因为今天是在直播间,许多网友是刚刚接触稻盛哲学和 “阿米巴”模式,加上时间有限,那我就把自己当成个引子和主持人,希望引起大家的共同讨论,与各位共同进步。

      稻盛和夫先生被誉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不仅是因为他取得了辉煌的经营成就,创办了京瓷和KDDI两家上市公司,成功进入世界500强,并在晚年力挽狂澜,避免了日航的破产,更因为他倡导的以“敬天爱人”为核心的稻盛哲学,“提高心性,拓展经营”的企业理念,以及我们今天谈到的 “阿米巴”管理模式等,构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价值观体系和方法论。虽然老先生已经退出“江湖”,但他高尚的精神境界,独特的人格魅力,大道至简的管理思想与方法,注定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

      “阿米巴”是希腊语的变形虫的音译,是单细胞最小的生物体,是生命的最初原始状态。 “阿米巴”之所以能存活到今天,是因为它体积微小,裂变组合灵活,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强,稻盛和夫先生借用这样一个生物的概念,是希望讲清一个朴实的道理,就是将企业内部组织尽可能的化小独立核算单位,每个小单位就是一个 “阿米巴”,通过 “阿米巴”之间内部议价进行内部交易,让每个 “阿米巴”都能力关注自己的利润,实现自己的独立决策,保持企业最小组织的活力,进而形成大组织的活力,也就是每个“小巴”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使得整个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 同时他朴实无华的“实用会计制度”和一系列简单实用的管理表格和工具,让我们在“像玻璃般透明的经营”过程中在实现“人人成为经营者”的管理目标,而这个过程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最终的目的提高我们每个人的心性。

      我认为, “阿米巴”是一套管理系统,是一种经营思想,是一项修炼法门,更也是一门人生哲学,是而“提高心性,拓展经营”就是老先生创造 “阿米巴”模式的初心。

三、什么样的企业应用 “阿米巴”能够取得成功呢?

      管理的思想和模式千千万,但正确的认知是,不可能有一种管理思想和模式适合所有的企业。俗话说得好,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用的,这个认知放在应用 “阿米巴”模式这个话题上也是对的。那么什么样的企业适用 “阿米巴”模式呢?

第一种,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适合 “阿米巴”。

      什么叫管理基础比较好的企业呢?就是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划分非常清晰,从年度计划到月度计划有计划体系,主要的业务有流程规定和执行,过程检查和内部风险控制由人负责,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方案相对合理,考核指标(比如KPI)基本量化,改进功能相对有效,各项经营管理数据统计及时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也就是说公司的管理是靠基本的管理体系来去运营和实现业绩目标的。

      如果一家公司没有上述的基本管理体系,就去导入 “阿米巴”,那么数据的统计,内部的交易是实现不了的。应当讲 “阿米巴”比上述的运营管理体系层次要高,所以企业导入 “阿米巴”之前,应该有基本的管理体系并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

第二种,职业素养高的企业适合 “阿米巴”。

      职业素养高,从大的方面讲就是企业的文化要好,这个文化必须是职业的文化,执行的文化,团队的专业水平,成本意识,协作意识,敬业精神,客户意识等,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才具备导入 “阿米巴”的文化基础。比如 “阿米巴”强调内部议价,如果我们的部门都是各自为战,自我为中心,相互不配合,连起码的内部客户价值意识都没有树立,这个内部议价是无法进行的。

第三种,大中型企业适合 “阿米巴”。

      “阿米巴”体系的构成是由若干个“小巴”,通过相互内部交易来实行内部驱动的,比较适合部门较多,业务相对复杂,管理层级比较多,供应链相对比较长,或者有众多分子公司、事业部、项目部的大中型企业。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小微企业不适合导入 “阿米巴”,小微企业业务简单,部门较少,管理数据非常简单和透明,员工人数也不多,通过简单的管理就可以让公司提高效率和产生业绩。比如我就是一家贸易公司,业务非常简单,采购-库存-销售-服务,甚至有的贸易公司连库存和服务都没有,这样的公司做 “阿米巴”就不适合。

第三种,生产型企业适合 “阿米巴”。

      生产型企业管理要素比较齐全,产品线比较长,服务的客户也比较广泛,所以部门较多,从销售,设计,工艺,采购,生产,品控,到行政,人事,财务,信息化管理等,运营环节非常多,供应链也非常长,这样通过 “阿米巴”模式的导入,可以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但是比如像物流服务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单一业务的科技开发企业等等,就不具备导入 “阿米巴”模式的行业基础。

四、中国独特的国情限制了 “阿米巴”的正确应用。

1、 多数企业做不到“玻璃般的透明”,内部议价很难。

       “阿米巴”是通过使用内部会计制度做好内部统计,并以此作为依据实现内部彼此交易的,这就要求所有的企业经营管理数据必须是公开透明准确的,也就是稻盛和夫先生讲的“像玻璃板透明”的经营。但是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多数的民营企业,能让我们的一些“敏感数据”公开化吗?比如我们的很多成本核算是保密的,对外报价的依据也不便于让员工知道,所以做到完全公开数据,在中国的企业难度非常大。

2、 只讲人生修行,不跟员工利益挂钩,员工没有积极性。

      让我们回归阿里巴巴的本意,稻盛和夫先生是把它作为一种员工人生修行的法门,而不倡导与员工的利益挂钩。但是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如果我们的内部核算或争取来的利润,不能够给员工利益挂钩,我们的员工是没有那么高积极性的。

我们要好好理解老先生提出的“提高心性,拓展经营”,是把“提高心性”作为“拓展经营”的文化素质前提,如果“心性”不能够提高,“拓展经营”是没有前提的。

3、 “实用会计制度”与我们现有的会计制度“双轨并行”成本高。

      “实用会计制度”是稻盛和夫先生发现财务报表晦涩难懂,才想出了一种用简单实用的记账方式来做统计的方法,如果仅用在内部每个小八的统计上,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毕竟不是国际公认的或者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准则和方法。而中国的企业是按照中国的会计制度来执行的。如果我们的内部“实用会计制度”的数据与我们的正常的会计制度无法契合,通俗讲就是数字对不上。那么我们就要做两本账,这样成本必然会很高,而且要员工和干部能够接受的难度也很大。

4、 庸俗化的理解,会误把 “阿米巴”做成中国式的“内部承包制”。

      稻盛和夫先生的本意是通过 “阿米巴”,通过内部议价交易来,来把一个部门的收益当成另一个合作部门的成本,进而让我们的员工关注自己的利润状况,并能够独立的实现经营决策和执行,进而让整个公司提高效率,提高收益,提高竞争力。但是许多企业,做着做着就把 “阿米巴”当成了内部承包,就是“包死一个价格”,多出的收益算是我的,这样就把 “阿米巴”理解庸俗化了。内部承包制是中国人发明的,20多年前我们就靠着内部承包制,打破了“铁饭碗”,才实现了一些企业的变革,这与 “阿米巴”完全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管理体系。

5、 “成功学”中毒很深的企业,会严重损害 “阿米巴”的名誉。

      我看到许多公司没有认真的去研究 “阿米巴”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它的管理原理与技术,包括 “阿米巴”内部成本核算机制,以及相互之间交易原理,更没有放到“人人成为经营者”的这样的一个人才培养目标上,而仅仅是停留在一些 “阿米巴”倡导的哲学、精神和原则层面,天天讲“敬天爱人”,天天学“六项精进”,天天问员工“作为人,何谓正确?”,如果是思想与实践相结合,如果是正确的传承稻盛先生的哲学思想,即便是作为自我修炼,也是一件好事。但往往一些企业只有感性,没有理性,只有表面,没有本质,就变成了“精神控制”和“洗脑”,把员工弄得神经兮兮的,甚至有些走火入魔了,这与我们的那些让人发疯的“成功学”有什么区别呢?

      总之,稻盛和夫先生的 “阿米巴”模式,是建立在稻盛哲学基础之上,适合某些企业的特点而应用成功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学习稻盛先生的哲学精神和经营管理理念,学习他的精神和品格,对于我们每个企业家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功课。但是如果理解不深,应用不当,不切实际,或者跑偏,对我们企业的持续健康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所以正确的理解 “阿米巴”的经营哲学和思想,以及管理模式与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如何应用,什么时候应用是最恰当的,如果你有了正确的答案,我们今天聊的话题才有了真正的意义。

最 近 新 闻 资 讯